有那么一秒,杨奕昕被这突如其来的“当头棒喝”弄得措手不及。
(不过……全要看我有没有心情配合咯。)
对方戏谑的神态跟语气,她再熟悉不过了——在没日没夜的车轮考试大战里,正是这种没事找事、无中生有乃至强词夺理的幽默感,保护大家的神经不被“分数”和“排名”扯断。
于是,有着充分柔软的应变性的学生们,每天基本只在两种模式切换~极端度的认真,及,极端的无聊……说是插科打诨也可以。四天前,当她看到坐在前排的女生在自习课上用餐巾纸给小熊挂饰制作三角裤,更深深地领悟了这一点。
(“很正常,很正常呀~”)大家都这么认为。是呀,这是有啥啥啥的心理学依据的,说在让人紧张的场合下人们更容易擦出火花,难怪某个绿箭广告要把男女主角扔在吊桥上。那种晃晃悠悠,脚踩不真切的“没着落”之感,就跟……就跟这飞机似的。
“喔,没啥关系,你尽管大胆地上罢,我支持你!”
她便以熟练的嬉皮笑脸回应。一闪念间想到的吊桥给了她灵感。
“……咳,其实他就住我楼上而已,不晓得住了几年,半个月前才见人。好像是个艺术生。”
言下之意就是,跟我等理科班的是两个世界的人——谁让校里那群艺术生太过惹眼,总是在其他人痛苦地解不等式之时快活地画画,动辄还帖在学校橱窗里展览。(不知他们也去香港不?)
“倒是,(低声)前头那俩……(嘘~(做噤声、偷听的动作,而后正常音量)太阳要出来了,你不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