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见闻,出于隐私考虑我抹去了当事人的名字和更改了部分敏感的细节,其次所有例子和当事人都不是你能在跑团圈子找到的熟悉面孔,还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1.在大陆单机游戏爱好者群体早期,由于大陆玩家市场很小,游戏厂商推出官方中文是非常少见的,大部分都是“汉化组”在提供“翻译补丁”,其中有民间爱好者组成的汉化组,也有挂靠在主要提供盗版破解资源商业网站上的汉化组,因为当时主要是盗版游戏资源为主,后者推出的翻译补丁也是免费无偿的,其目的主要以推出独占汉化资源来吸引用户使用自家网站增加流量通过广告收益变现。
这就后者比前者会有非常多的瓜,包括但不限于为了抢占市场在游戏发布后使用低劣机翻占坑、盗窃其他汉化组成果、使用ddos攻击民间用爱发电的爱好者网站等情况,可以用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解释。
2.TRPG爱好者群体的情况更接近第一种情况,民间汉化组通常流量更少,圈子小——各种争议就会少些吗?答案是两者的问题只有动机和性质上的差异,其他部分由于生态不同并没有可比性,民间组织问题主要出在混乱的话语权定义和人际关系上,当时自媒体还不发达,许多业内新闻与攻略大部分全靠一些商业门户网站与爱好者bbs中有外语水平的人进行搬运翻译,这就导致了有外语水平、编程技能、2D/3D美术技能的玩家对社区的贡献会更大、也更容易有话语权,某些爱好者群体中最极端情况可以是一个人贡献了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高质量社区内容,这类人自然会获得更多拥簇,也更容易和其他有话语权的人产生社交关系。
这就导致了更有趣的情况,我见识过的发生过的历史就包括但不限于:
。
这也并非民间爱好者的弊端,即便没有资本与社管干涉,一个本来就有门槛的爱好者圈子,那圈子内部势必会有客观存在的更多门槛将玩家的话语权分为三六九等,而在以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中,势必会有起到决定性意义的话语权的大小。
其实我认为可能比起“专制”“民主”那个更好哪个更合适,现实个体与游戏内虚拟角色接受的信息多少多少与否,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或者说法:这两者很多时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动态平衡的,当一个人的主观意愿与其先前获得话语权与权力的标准与方式发生了冲突,或者触及了普世价值中的底线(s]你是否想过......朋友不再是朋友,家园不再是家园[/s]),那其根基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且关于懂得越多就越倾向于特定决策的说法,比起玩家我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爱好者作为个体——个体是其本身和其社会关系的集合——爱好者群体是前者的集合,一群博古通今的智者可能会得出一个最优解,但如果这个结论涉及到某些个体的朋友、利益(情绪价值也是价值)、群体呢?生活在某种信息茧房里呢?大部分人被批评被质疑的反应是就辩证看待还是找亲近熟悉的人诉苦?触发了PTSD或者路径依赖呢?我想就社区话题层面,这就是大部分“反直觉决策”出现的原因,在我举得例子里都能找到一一对应。当事人可能受限于自身视野、可能是社交关系、可能是单纯情绪失控,但无论如何合理化动机——自由意识被话语权扩大后反而影响到了话语权的基础,那总是要为自己言行负责的。
人与人的一大区别是,有的人认为不反对我的都是支持我的,有的人认为不支持我的都是反对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