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直接當特例看不好嗎?
可以,所以我針對的點是SA的說法很好笑。
就像我前面說的,他直接說傳抗最尊貴享有極端特例那就沒事了,但他偏偏用了一個看起來很有道理實際上根本說錯的說法:『傳奇抗力效果是把失敗的豁免改為成功,所以讓他多骰一次D20也不改變結果』(No. When a creature uses Legendary Resistance, the creature turns a failed saving throw into a success,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rolled on the d20.)
也就是說賢者根本沒搞清楚傳抗vs銀光銳語的情境跟順序,照他的說法傳抗發動時銀光銳語還連個銀字都沒出來呢,得等到傳抗發動完後銀光銳語才能發動。
我沒看出來這有什麼問題啊?
You magically distract the triggering creature and turn its momentary uncertainty into encouragement for another creature. The triggering creature must reroll the d20 and use the lower roll.
銀光銳語只是重骰,但是不能改變傳抗的效果。因為就算骰1也會成功
而且我不認為這是順序問題就是了,因為很顯然銀光銳語的插入不代表之前的結果已經結束了。
就拿類似的法反來說,如果法反的條件不是「1個反應, 在你看見一個距離你60尺以內的生物施放法術『時』進行」,而是改成『成功時』,那就會一樣有問題。
=>法術都已經『成功』了,還反什麼呢?
同樣的例子,護盾術是在你被命中時,但是依然會改變你的ac再決定最終的命中結果。如果按照你的說法,攻擊都命中了,還加ac幹什麼?至於你提出的法反描述。我覺得這並不相同,因為目標不同。護盾和銀光銳語是對效果的承受者進行影響,如加ac和改豁免。而法反是對效果的發出者產生影響。同類相比應該是反應讓攻擊者無法攻擊或者放豁免法術失敗,自然就不會要求在已經成功產生效果后插入反應。
所以其實護盾術我認為描述上也有問題,這類時機的問題都在:如果還沒結束就不會有結果,如果已經有結果就不該被純數字改動改變,所以護盾術應該改為即將命中前而不是命中時。(再次強調K語言的重要性),命中時應該用在類似吸收元素那種效果上-他不改變你被命中的事實,他改變的是承傷情況。
而前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效果的持續時間性,傳抗發動=>改為成功=>銀光銳語=>重骰20=>失敗=>如果還視作同一次判定所以傳抗繼續生效那就會變為成功=>如果依然是同一次判定那銀光銳語是否也會再次生效再骰D20?
這就好像優劣勢以及單純的數字加值情況一樣,如果有個效果是該次檢定數字減少(例如詩人的棒喝吧),那麼不論你有幾百個優劣勢都會減少數字,因為都是該次檢定。
但銀光銳語的場合會把前面的改動數字都吃掉才進行新判定,這就是用語的差別,如果用你跟前面另一位(以及賢者)的理解,那銀光銳語的描述就是完全沒必要標新立異的。
那適合銀光銳語的描述就會是...
時機:當對方進行一次檢定或豁免時
效果:對方額外骰一個D20並取低(或乾脆點,直接說提供一個劣勢,看你希不希望他會被優勢吃掉)
然而目前為止銀光銳語的時機依然是標新立異的,那就不應當做為普通時機來判定。
至於你說的法反例子我沒看懂差別。
而法反是對效果的發出者產生影響。同類相比應該是
反應讓
攻擊者無法攻擊或者放豁免法術失敗,自然就不會要求在已經成功產生效果后插入反應。
法反使用者使用
反應讓
施法者無法施法或者放豁免法術失敗意思不是一樣的嗎?只是法反還可以由外人發動,但這點上銀光銳語不也是可以由第三者干涉嗎?
不過說這麼多,基本上我只是想論述5E在規則術語上的不嚴謹,而這也是為什麼有黑杖塔以及賢者問答的原因,但因為術語的不嚴謹,有時賢者問答的說法也很微妙。當然,規則術語隨著內容的增加要完美本來就不可能,只是5E的用語相對更簡陋而已。